姨妈期间可以喝可乐吗(月经排出一大坨果冻血块)

1、可乐中最大的危险来自于 糖

首先,可乐中最大的危险来自于?糖。可乐中的糖具有两个特点:

1、糖含量高,一瓶 500ml 的可乐约含糖 50 克,只要一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 “每日游离糖” 摄入标准。

2、可乐中添加的是果葡糖浆,不是蔗糖。果葡糖浆是一种玉米水解的产物,价格十分便宜。果葡糖浆有一个缺点是饱腹感弱,可能最终造成总能量摄入比蔗糖做成的饮料更大。

3、★ 对糖敏感的胰腺应对大量糖摄入这种事件会大量分泌胰岛素,抑制血糖增加。时间长了,一部分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对血糖增加的抑制效果大幅削减),胰岛素抵抗的极端情况就是 II 型糖尿病。胰岛素是我们身体里唯一一种能降血糖的激素,它都没用了,那我们身体对血糖的调节只能玩完了。大量糖摄入的后果,绝不是肥胖那么简单。

以上不是我说的,是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首的、目前科学界的共识。

2、长期超标摄入糖影响整个民族的健康,在美国尤为严重糖对公众健康具有普遍性影响,长期超标摄入危害程度不亚于香烟,而影响范围大于香烟。

美国是糖过量问题最大的国家。在对待糖的态度上,由于资本势力的大肆干扰,至今美国媒体上随时可以看到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糖是众多疾病的元凶,美国人摄入糖之高已经超过了健康的范围。

糖没有那么可怕,说不定是被误会了。资本家使出浑身解数混淆视听,脂肪和胆固醇都一直充当着糖的替罪羊。针对肥胖和健康问题,美国的某些州已经正式开始加征 “糖税”,糖果或汽水的零售价格大幅增加,而人们的摄入量并没有因此降低太多。而绝大多数没有征收 “糖税” 的州更不用说了,人们的糖摄入量只会越来越高。

3、引用科普作者卓克的说法

著名音频节目 “卓老板聊科技” 针对现代糖滥用的问题做了详细科普,涉及到目前的科学、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可惜这档节目是付费订阅的,影响了大众传播,这里我转载一篇针对该节目的学习笔记。

可乐杀精,可乐腐蚀牙齿,这样的说法已经流传很多年了。“得到” 订阅产品 “卓老板聊科技” 最近有一期节目说,其实可乐里面对健康伤害最大的是糖。咱们先说说每人每天吃多少糖合适。世界卫生组织说,我们每天摄入的游离糖的上限,不能超过每天食物总热量的 10%。卓老板简单算了一下,大概是男的最多吃 55 克,女的是 45 克,这是上限。世界卫生组织还有一个建议值是 5%,也就是说,男的最好每天 27.5 克,女的每天 22.5 克。这里说的游离糖,主要是以食物添加剂的方式吃进去的糖,比如蛋糕,饮料,巧克力这些,还有炒菜时撒的糖,也包括鲜榨果汁,和各种鲜果汁中的糖。

所以,一瓶 500 毫升的可乐里,含糖 53 克,你喝一瓶,直接就到了世卫组织给的上限了。53 克糖是多少呢?就是普通家里用的白瓷勺,满满的冒尖的一勺,算 8 克。一瓶可乐要 7 勺。估计这 7 勺糖冲水喝你都喝不下去,但一瓶可乐喝下去,一般人都不会感觉喝了这么多糖。饮料中之所以糖的浓度这么高,是因为这些饮料都是在 0 度 -5 度之间喝下去的,温度低的时候,我们对甜度的感受能力会下降。所以要想甜度足够,就要加入更多的糖。在食品工业研发中,人们发现,10% 的含糖量,对人的口味正合适。所以 500 毫升的可乐中,10% 的糖加进去,就是 50 多克。

卓老板说,糖是一种成分非常单一的食物,说白了它只有卡路里。如果一次性大量吃糖、喝甜饮料,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飙升,对糖敏感的胰腺应对这种突发事件也会大量分泌胰岛素,抑制血糖增加。时间长了,一部分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胰岛素对血糖增加的抑制效果突然大幅削减了,胰岛素抵抗的极端情况就是 II 型糖尿病。这里值得说一下,胰岛素是我们身体里唯一一种能降血糖的激素,它都没用了,那我们身体对血糖的调节只能玩完了。

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含糖量低的饮料,比如零度可乐,零度可乐里面用的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一种代糖,就是用甜度超高的物质代替糖分。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 200 倍,每天 3 克相当于一天 600 克白糖的甜度,谁也吃不了那么多。一罐零度可乐里的阿斯巴甜是 0.18 克,离 3 克远得很,可以放心吃。虽然阿斯巴甜代谢后会产生甲醛,但因为它总共只有不到 0.2 克的重量,还不如普通水果蔬菜里的多,所以根本不值一提。至于阿斯巴甜其他各种危害,都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否认了,比如损伤大脑神经组织,让人吃完后还想补充真正的糖,这些都别信就对了。

总结

现代科学界对糖、酒精、槟榔等等常见食品有了较为清晰的研究成果,且从大范围调查结果看,其危害性都是明确的。

但是,由于现代是商业社会,每一种食品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利益集团,特别像 “糖” 这种最基本的食品原料,可以说是现代食品行业的基石。如果人人都像看待香烟一样看待糖果饮料,那相信很多国家的 GDP 都会受到直接影响。

另外,网上持不同观点的文章也很多,辨别真伪也是一件非常麻烦、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关于糖的危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是选择视而不见。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了解真相的权利,所以我花了几十分钟整理这篇回答。至于知道之后如何做,那就是个人选择了。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