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不可以TXT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明星人物,也有很多名气不那么高的冷门人物。这些冷门人物是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的,在当时则未必如此。比如说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武周,他的名气在现在来说并不算高,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与臧霸、张辽这些明星人物有不小的瓜葛。武周的儿子在西晋也是重要人物,不过死于"八王之乱"的混乱当中。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武周的家族世系

武周可以说是衣冠子弟,不可否认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包括后来的魏晋时期,一个人的家世是一种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政治资源。一个好的家世可以帮助自己更快获得名望,或者更加顺利地进入仕途。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按照《新唐书·宰相世系》中的说法,武姓来源于周王室的姬姓,周平王的小儿子出生的时候,手掌纹里面有一个"武"字,所以以武为氏,成为武姓的先祖。武周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梁邹孝侯武虎,而后为武德、武最、武婴、武山附。

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用"酎金夺爵"的手段,借口酎金成色不好或者数量不足来剥夺爵位,武山附就因此失去爵位。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的先祖陆城亭侯刘贞也是这样失去爵位的。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虽然武山附失爵,不过武氏并没有因此彻底衰败。武山附的儿子武都为陈留太守、内黄侯;武都的儿子武宣为汝南太守;武宣的儿子武浮为司徒左长史;武浮的儿子武静为临漳令;武静的孙子武笃为光禄勋;武笃的武悌为太常;武悌的儿子武端为九江太守。而武端正是武周的父亲。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武周的家族几乎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虽然比不上一些世代公卿的大家族,但是武周也可以称得上是衣冠子弟。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武周的家族世代为官,积累一定的政治资源;武周本身有一定的名望,按《三国志·魏书·胡质传》中的评价为"雅士";另外武周是豫州沛国人,与曹氏是同郡的关系。要知道在当时乡土情怀非常浓烈,重用同乡人的情况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有家世、有名望、有同乡关系,武周的仕途基本上是一片光明。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从《三国志》、《晋书》、虞预《晋书》、《新唐书》等史料中记载,武周做过下邳令、护军、光禄大夫、侍中、卫尉。官至九卿,也算是比较亨通。不过要说武周对曹操集团或者曹魏的贡献,至少在史料中的记载是寥寥无几,因此没有立传,在后世没有名气也是正常的事情。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武周与臧霸、张辽的关系

武周的名字能够在《三国志》中被提及,与臧霸、张辽分不开关系。这两个人物都是曹魏名将,臧霸坐镇青州、徐州,拥有很高的独立性;张辽更是"五子良将"之一,对三郡乌桓、对孙权的战争的表现非常优秀。武周与臧霸、张辽之间的瓜葛,也让武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的历史形象也跟着水涨船高。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首先来说武周与臧霸之间的关系。臧霸原本是泰山贼寇出身,后来帮助徐州刺史陶谦镇压徐州黄巾余党被洗白,在曹操与吕布的战争中支持吕布,不过战后被曹操招安吸收进来。因为臧霸本身具有独立的军事力量,而且在徐州的影响力远胜于曹操(曹操在徐州的影响力是负面的,因为屠城的关系),于是曹操将青、徐委托给臧霸一派,臧霸也是尽心尽力帮助曹操,因为军功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当时武周的身份正是下邳令,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是下邳县正是徐州的州治所在。所以武周与臧霸的关系比较亲近。臧霸对武周的态度非常敬重,身为徐州的监临官,却经常到下邳令的官舍做客。臧霸有一个部从事(或许是下邳从事)叫做总詷,因为犯罪被武周收押刑讯。臧霸是一个比较护短的人物,当初曹操要求臧霸交出投奔臧霸的叛将徐翕、毛晖,就被臧霸拒绝。但是武周处理总詷,反而受到臧霸的优待。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另外是张辽与武周的关系。武周作为张辽的护军,但是与张辽之间有比较大的矛盾。虽然不甚清楚武周这个护军的具体职权,但是从同一时期的记载来看,护军应该有不小的权重。抛开中护军、征西护军、征蜀护军这些明确的官职不谈(这些护军都是比较重要的将领),举一个其他的例子:在第一次"合肥之战"中,虽然张辽表现卓越,但是曹操的命令都是通过护军薛悌传达过来的。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张辽与武周不合,打算从扬州刺史温恢要人,就是温恢的治中从事胡质。结果被胡质拒绝。张辽询问胡质原因,胡质回答张辽曾经盛赞武周,现在却与武周成为仇敌。所以胡质不愿意帮助张辽。张辽有感于胡质的话,与武周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武周的儿子

相对于武周,武周的儿子或许更有牌面一些,至少在《晋书》当中留下了个人传记。武周有三个儿子——武陔、武韶、武茂。小编在上文提到,官宦子弟比寒门更容易获得名望。武周的三个儿子也是如此,在总角,也就是童年时期就已经闻名于乡里。不过兄弟三人到底谁优谁劣,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在汉末三国乃至魏晋时期有评议人物的风气,还有专门擅长于评议人物的名士。武周同郡人刘公荣善于评点人物,曾经拜访武周,武周请刘公荣评点自己三个儿子,小编个人认为也有利用刘公荣在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儿子铺路的可能。刘公荣评价武周的长子武陔最优,有王佐之才,仕途会更加顺利;武韶、武茂稍次,但是也能够成为重臣。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果然武周三个儿子都走上仕途。武陔成为曹魏的司隶校尉、太仆。等到西晋代魏的时候,晋武帝本想重用武陔,以武陔为尚书左仆射(在尚书台中次于尚书令),但是武陔"深怀逊让",在政治上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反而获得善终,成为美谈。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武韶历任吏部郎、太子右卫率、散骑常侍,没有什么可说的内容。比较重要的武茂,武茂的名望亚于武陔,做过郡守、散骑常侍、侍中、尚书。晋武帝的姑姑的儿子荀恺想与武茂交游,但是武茂拒绝了荀恺的橄榄枝,也遭到荀恺的忌恨。在"八王之乱"的前期,贾南风拉拢司马玮杀死擅政的杨骏,由于武茂与杨骏的沾亲带故,荀恺趁机诬陷武茂为杨骏一党,武茂也因此卷入这场动乱而死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