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全屏,乡村美术馆的意义

江苏迎来又一乡村美术馆,美术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6月16日,以旅美画家丛志远命名的志远美术馆在江苏如东县栟茶镇开馆,成为国内又一座开设于乡村的美术馆。
美术馆由美术展览馆,志远陈列馆,艺术教育基地和艺术家访问中心四个功能单位组成,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面积将用作美术教育。未来,美术馆将邀请中外艺术家到美术馆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并开设青少年艺术研习班和艺术讲座,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美术馆“主理人”丛志远是如东人,1980年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后赴美,现任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专业主任教授。
在国内,乡村美术馆、博物馆还是新鲜事物。开馆当天,当地还举行了一场关于“美术馆与乡村振兴”的研讨会,多名专家围绕乡村美术馆的发展定位,以及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等问题展开交流。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认为,乡村美术馆的建设和运营要有热情和毅力,同时要接地气,扎根下去,和城市美术馆实现错位发展,不必效仿或看齐。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陈国欢也认为,乡村美术馆一定要下沉,可以尝试将展览放到田间地头去,同时要提高美术馆的辐射能力。“美术馆搞得成不成功并不在于层级,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影响力,尤其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乡村美术馆同样可能通达全球。”陈国欢表示。
乡村美术馆的建设,并不是将美术馆的一般操作模式简单地从都市移植到乡村。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则谈到,目前多地已在探索数字化美术馆建设,但由于工程庞大、耗资相对较高,乡村美术馆应谨慎进行数字化实践,更多还是要在美术馆的独特性以及专业质量上下功夫。
在陈履生看来,并不是所有乡村都适宜建立博物馆、美术馆,但对于乡土资源丰富的村落来说,建立博物馆、美术馆是可行的。而与城市博物馆、美术馆不同,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更需要因地制宜,使其与乡村产生深层联系,而且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
陈履生的家乡,扬中市新坝镇目前建有陈履生博物馆群,包括汉文化博物馆、陈履生美术馆以及竹器博物馆等等。“我在家乡办博物馆,并不存在把国家博物馆的一些理念带过来,相反,很多在国家博物馆未能实现的理想,我要在这里实现。”陈履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国外,乡村美术馆的发展已相对成熟。比如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坐落于远离都市的深山中。另外,日本箱根是乡村美术馆的聚集地,玻璃之森、本间寄木美术馆等形成了美术馆群,“藏”在环湖靠山的风景区之中。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