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混元兽(科学家发现混元兽是真的吗)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科学家发现混元兽(科学家发现混元兽是真的吗),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2018年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混元兽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又有什么重大发现?2019年3月,中国古生物学会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入选的十大进展反映了2018年中国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涉及了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古生态与古环境、早期生命、地层学等多个领域。我们将专门开辟一个专题为大家介绍这十大进展,用通俗简单的语言科普2018年中国古生物学的成就和成果。
这一期介绍排在第二位的发现:混元兽
来自古宁城的化石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与辽宁省接壤。在宁城县,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大量属于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26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
图注:发现化石的宁城县,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研究团队的领导者——毕顺东,图片来自网络
混元兽(Ambolestes)的学名来自中文中的“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意指其具有真兽类和后兽类的混合特征。混元兽的模式种名为周氏混元兽(Ambolestes zhoui),种名献给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博士,感谢他在开启和推动热河生物群深入研究上做出的重大贡献。
白垩纪的树上小贼
通过对于化石的复原,我们得到了一只生活在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小型哺乳动物,它的样子就好像一只老鼠。混元兽的体长只有30多厘米,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身后的长尾巴。
混元兽长有尖长的脑袋,上面有一双大眼睛,能够帮助它们在缺乏光线的环境中或是黑夜里看清周围的环境。在混元兽的嘴中长有不同类型的牙齿,不过所有的牙齿都具有尖长的齿冠,说明它们是食肉动物。
图注:混元兽的头骨三维重建,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今天的有袋类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中国袋兽的化石、线图及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2003年,古生物学家命名了中国袋兽(Sinodelphys),这种来自热河生物群的古哺乳动物被认为是最早的有袋类,它的发现证明了有袋类是在亚洲起源的。在混元兽的研究中,古生物学家发现其与中国袋兽均属于早期的真兽类(有胎盘类),但是外鼓骨形态上又与现生的有袋类动物负鼠相似,所以具备了有袋类和有胎盘真兽类的共同特征。正是关于混元兽的研究证明中国袋兽并非有袋类动物的祖先,有袋类动物并不能确定是在亚洲出现的,目前已知最早的有袋类动物是生存在距今1.1亿年前北美洲的三角齿兽(Deltatheridium)。
图注:混元兽舌骨器与负鼠和美洲狮舌骨器的比较,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证明有袋类起源并非亚洲,古生物学家在混元兽化石中还首次发现了舌骨器,舌骨器是悬挂在哺乳动物头骨和喉结之间的纤细骨头,能够为舌头和颈部肌肉提供附着。舌骨器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影响着动物的进食、咀嚼和发声,由于其不与别的骨头相连接,所以很难被保存下来。这次发现的混元兽舌骨器由7块骨头组成,非常精巧,其发现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小小混元兽的发现不但为我们探索有袋类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还保留了最早的舌骨器,它的发现和研究位列2018年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第二位。
参考资料:
Shundong Bi; Xiaoting Zheng; Xiaoli Wang; Natalie E. Cignetti; Shiling Yang; John R. Wible (2018). “An Early Cretaceous eutherian and the placental–marsupial dichotomy”. Nature. 558 (7710): 390–395. Bibcode:2018Natur.558..390B. doi:10.1038/s41586-018-0210-3. PMID 29899454.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