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目录

1. 前言

2. 政治责任

3. 阵地建设责任

4. 服务责任

5. 人文关怀责任

6. 文化责任

7. 安全责任

8. 道德责任

9. 保障权益责任

10. 合法经营责任

11. 后记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国新闻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中新社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经过70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各类新闻信息产品,用户遍及五大洲逾百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涵盖海外主要华文媒体的全媒体客户网络。202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新漫评”英文产品

中新社记者深入一线采访,通过直击式报道反映各地在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如推出“新疆故事”“和田故事”两个系列的短视频产品120期,从美景美食到风土人情等全面展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大美新疆。

3.舆论监督

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报道《疯狂的牙齿:“畸形”的正畸》《被掠夺的乌拉山:失控的铁矿》,对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个别地区出现的破坏生态情况等内容作深入报道,及时反映有关问题,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4.对外传播

中新社强化创新思维,进一步激发并释放对外传播品牌栏目活力。如,学理型融合专栏“东西问”依托专家智库资源,理性探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的重大、突发、热点、敏感问题。“东西问”专栏之“观中国”系列报道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国际观察”栏目聚焦重大国际新闻及涉华重要议题,秉持中国立场,展现国际视野,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新闻专栏”类一等奖。同时,中新社进一步加强多语种报道以及各品类重点产品的多语种转化,有效触达海外受众;进一步加强渠道建设,开展个性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融媒动画《“人民”江山图》《绿水青山卷》海报(中新网,2022年10月18日、10月21日)

两会期间,重磅全媒体栏目《两会直通车》,采用演播室访谈 现场连线 云上对话等多样式、全媒体的融合报道方式,聚焦舆论热点,充分联动全社采编力量,多视角“解码”两会。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2022年,中新社持续强化技术赋能,建立扁平化万兆业务网络环境,全面升级融媒体采编系统,上线融合通稿发稿功能、融媒体采编系统业务园地等功能板块。继续优化提升融合报道机制,从策、采、编、发等多个环节实现深度融合生产,优化采编工作群快速响应和协同机制,以项目制和小组制为抓手推进打造融合报道精品。建立融合报道台账制度,不断复盘和总结经验,提升融合报道实效。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中新社深耕“为侨服务”领域,重点发布政策服务类资讯,及时盘点发布相关国家出入境签证政策、航班动态等。打造“健康·生活”频道,搭建大健康内容传播平台,开设“医视线”“新食说”“游天下”“育儿通”等栏目,每日集纳海量健康生活类资讯,集科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策划打造“医线观察”“医学的温度”等特色栏目,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其中,中新网参与主办的“中国房颤日·心脑健康特别节目”,相关报道全平台总阅读量超8000万。围绕网友对新冠疫情的关切,中新社持续策划打造创意图解类可视化产品,传递权威政策及防疫知识,服务民众抗疫需要。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中国房颤日·心脑健康特别节目”(中新网,2022年6月6日)

2.社会服务

中新社旗下中国侨网和“侨宝”客户端集新闻报道、信息服务、答问咨询等多项功能,多维度持续强化服务侨胞。2022年,及时传递祖国为海外同胞纾困解难采取的政策措施,网站“侨声传递”栏目及侨宝“政策问答”共发布互动问答近百条,为海外侨胞答疑解惑。

3.公益活动

中新社旗下《中国慈善家》以提高公民的公益慈善意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为办刊宗旨。积极参与慈善公益项目,广泛参与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疾病控制、绿色发展、妇女儿童议题和项目的实践和倡导工作。倡导发起的关爱乡村女童、关注罕见病、关注自闭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获得大众积极参与,赢得广泛认可与好评。例如,2022年妇女节期间,发起“和女性站在一起”活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期间,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张文宏教授团队)、爱尔公益基金会发起“消除传染病公益行动”;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发起公益探访孤独症儿童活动;99公益日期间,和阿拉善联合发起濒危物种保护行动。《中国新闻》报全年刊发公益广告33版次。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新时代·我在中国”专题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新社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重大主题报道、重要时间节点等推出“强国复兴有我”“奋斗者·正青春”等专题,并主办“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微视频全球征集等活动,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积极弘扬向上向善的正向力量。在抗疫报道中,积极讲好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普通志愿者等群体迎难而上的奉献故事,推出稿件《社区健康“摆渡人”的Vlog:一天行驶400多公里 送达47个药品订单》等,受到海外华媒关注。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中新社积极开设专题,做好弘扬良好家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展现中国人民孝亲敬老、勤劳乐观、开放包容等优秀文化传统。打造“文明的坐标”系列全媒体品牌,下设“触摸历史”直播、“洋主播探馆”等子栏目,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主办慈孝文化节并开展中华慈孝人物征集及评选活动,以多元角度诠释新时代慈孝新内涵,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文明的坐标”系列全媒体品牌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中新社坚持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严谨、专业、准确原则,积极通过新闻产品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围绕中国空间站历史性完成“合体”、“夸父一号”开启太阳探测之旅等开展全方位报道,实现多平台联动、多形态呈现。推出“科学的温度”科普融媒体专题,阐释前沿科技、普及应急知识、澄清科学谣言、宣传科技人物。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科学的温度”科普融媒体专题

七、安全责任

中新社把报道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不断加强全社新闻采编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切实筑牢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提高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能力。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强化全流程合规运行和闭环管理,压实责任、不留死角,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健全应急处置制度和操作指引,加强技术手段的保障维护,确保及时准确、高效有序开展新闻工作,确保相关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中新社的新闻工作始终遵守宪法、法律和相关工作纪律,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不断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始终忠于事实,坚守新闻伦理,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坚决抵制庸俗媚俗。尊重他人著作权和肖像权,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援引他人作品、转载等依规注明出处。

2.维护社会公德

中新社通过开展宣传报道和“新闻 ”活动维护社会公德,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2022年重点打造“漫画中国”“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等创意栏目,通过新媒体手段积极弘扬社会公德。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维护新闻从业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漫画中国”创意栏目海报

3.接受社会监督

中新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求记者外出采访时出示合法有效的新闻记者证,严格遵守新闻采访规范;同时,对外公开联系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及时排查。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中新社注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务、工会等机构部门的积极作用,对记者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权益给予充分保护。加强相关宣传、培训,建立权益保障渠道,提高采编人员的维权意识,在员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为其提供保护、声援和申诉,防止其受到人身侵害、打击报复。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中新社严格履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聘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终止、解除等工作,保障员工权益。实施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改革工作,严格执行中央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和医药费报销制度。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中新社严格执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主管部门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记者证申办流程,严格规范新闻记者职务行为。严格执行记者证申领注销程序,及时为符合申办条件的员工申办记者证,及时为调离、离职、退休的员工注销记者证。2022年,按照主管单位要求,完成498本记者证核验、更新、注销工作。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中新社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社内外资源,通过外部培训、互访交流等活动,丰富培训形式,促进业务发展,确保采编人员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2022年中新社举办多场员工教育培训活动

十、合法经营责任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中新社严格遵守法律,遵守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工作。2022年,中国新闻社坚持守法经营,召开全社经营工作会议,重点推动驻地方机构改革和驻地社属企业集团化管理,积极配合、顺利完成专项审计工作。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中新社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区分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边界,严禁采编人员从事经营活动。2022年,进一步强化内部巡察、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打假治敲”专项行动,将落实“两分开”要求与实现“两加强”目标紧密结合,推动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3.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中新社遵照《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广告刊播行为,严禁刊播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广告、虚假广告、格调低俗的广告及国家有关部门禁止刊播的广告,严格审查广告内容,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合法合规。2022年,没有发现刊播违法违规广告的行为。

十一、后记

1.回应

针对2021年品牌化建设、媒体融合协同性、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不足,中新社立足定位和特色,注重守正创新,持续释放品牌栏目和品牌活动活力,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迈上新台阶;紧盯全媒体变革新趋势,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型主流媒体,成效显著。

2.不足

2022年,中新社积极履行媒体社会责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要求的优质内容、创新方式依旧不够,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和效能仍需再上台阶等不足,需要我们今后工作中切实改进。

3.改进

2023年,中新社将持续推进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加强跨平台协同机制,实施精品战略,加大重点品牌栏目建设,打造更多标志性产品。

一、积极创新话语表达,探索构建富有中新风格的叙事方式、话语体系;

二、增加高品质内容供给,探索构建一体策划、多端协作、集约高效的全媒体生产体系;

三、实现渠道互融、内容兼容、资源融通,探索构建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中国调查网首页最新资讯报道汇总
点击图片或扫描二维码查看报告H5版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