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中学 学习成就未来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高院士,您好,您提到的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就人类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程度而言,科学是否会被伦理制约?”“徐教授,您好,我们在动物上可以进行与植物研究类似的研究吗?”“请问为什么淀粉可以替代石油?”“在合成一种结构时如何确保方向是正确的,并产出科学的结论?”“您在讲座中提到了抑制剂,请问抑制剂能否在疫情防控领域有泛性的使用?”“您能简单介绍一下鼻咽癌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吗?”“在今日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那么早期肉鳍鱼类为什么到陆地生活?”“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疾病,例如焦虑、抑郁这些都是源于大脑的问题吗?”“在目前的研究下,能不能实现纳米级以下的分辨率?”“在研究鸟类迁徙路线的过程中使用卫星追踪,从现实来看有什么弊端吗?”……这一个个涉及多个领域、深奥却“接地气”的问题,出自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的学生。
葵园学子畅享科学盛宴院士专家开讲科普报告
2月2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和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协办的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交流会暨科普报告会”,在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举行。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与会嘉宾、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晶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彰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因此,基础教育中抓好学生创新教育至关重要。滨海新区教体局为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段开展“强学”工程,高中学段开展“强基”工程,实施三个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场国家级别的学术会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泓、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程师谷陆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教授学者齐聚“葵园”,与青年学子畅享科学盛宴。
这场国家级别的学术会议,让一中滨海的“葵宝”们有机会接触到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微生物与人类》《应对未来粮食挑战——野生植物从头驯化》《探索看不见的世界——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揭开鸟类长距离迁徙之谜》《新型冠状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和抗病毒药物的机制研究》……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项目负责人奉献了精彩的“十大进展”研究成果科普报告,院士专家们的报告中处处体现了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每场报告结束后,院士专家们都与“葵园”学子积极互动。“一中滨海学生们的积极提问,让我感受到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力。作为教师,我感到了深深的幸福感并充满希望。新时代青年人要担当起时代的重任,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青春活力。”“葵园”学子的探究精神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而他们对学生们提问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葵园”学子探究生命科学的热情。
此次活动,“葵园”师生与院士专家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到科学家们的风采。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才是我们追的“明星”。高二(3)班学生陈抒阳说:“作为一中滨海的学生,我为学校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也在心里种下了为科技强国而拼搏奋斗的种子,盼望以后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见证、去参加更多意义非凡的高端学术会议。”高二(8)班学生李子瑜说:“作为一名中学生,何其有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聆听院士、专家的讲座,也感受到生逢盛世祖国的科研强大,也深知科学研究对国家、对世界的重要意义,吾辈必将扎实学识,为祖国发展、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生命科学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的,是生生不息的,让我最为震撼的不仅是各位院士丰硕的科研成果,更是他们在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后,依然保持谦虚和继续学习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生物教师张彤彤说。
葵园催发生根萌芽广育科技创新良苗
这样的学术会议,在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并不鲜见。据该校校长苗利军介绍,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构建了葵园文化引领的“双核”育人体系,并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积极推动“双核”育人体系不断拓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结合课改的要求和学校科技教育规划的制定,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素质拓展课、学生社团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学校建立科创中心组,由主管校长领导,每学年制定科技工作计划。注重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一支热心科技教育、科学素养高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其中包含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物理、生物、地理、英语等多学科教师,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重视对科技辅导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条件有保证,科技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精耕创新沃土 助力拔节孕穗——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纪实
基于学校综合楼建设科技创新教育空间,分别是以综合楼二楼设计创造为主的创客空间,以综合楼一楼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为主的智能空间。建立科技成果展示墙,结合课程建设物联网教室、机器人教室、VR航天教室等。利用硬件基础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按照项目活动化、活动社团化、社团课程化、课程成果化的思路,在科技辅导员的不断努力下,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动。物联网课程、计算机编程课程、机器人课程、VR航天课程、环保科学素质拓展课程、科学影像社团课程等深受学生喜爱。
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自建校以来,通过“单元教学”研究引领各学科教学工作,构建了“双核”(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视域下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两翼驱动下,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提质增效、科学创新的学科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同向并轨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境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域科普教育工作,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科学影像节活动、机器人竞赛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全国科学表演大赛活动、四直辖市科技挑战嘉年华活动、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亚洲环保论坛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智能大会参观活动、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活动、宋庆龄发明奖活动、创客挑战赛活动、科普讲解大赛活动、模拟飞行大赛活动、航空研学活动、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参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与“中国航天日天津基地主场活动”“中国航天大讲堂”等,极大丰富了校园科技生活。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带动学校科技创新文化的打造。
2018年,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获评天津市航天特色学校;2019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科普进校园”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建立生物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深度合作;2021年,《“双核”培养视域下普通高中单元教学标准实践研究》获得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立项;2022年,学校获评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市级实验校……在生机盎然的“葵园”里,广育着科技创新的一株株良苗,辛勤的园丁们正用真正的教育智慧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生长扎下根系,催发其生根萌芽、拔节孕穗。
照片由学校提供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