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丁晓兵来提高投资收益

如何使用丁晓兵来提高投资收益

图:销售额(万元)

业内人士评价,国人想要从市场角度搞芯片,至少10年内没有成功机会。但是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终究不行,所以只有一条路,让政府包起来,无论耗费多少钱,就扛着。

这种“扛着”体现在中科院的龙芯项目,从2002年龙芯1号诞生,龙芯用近20年的时间,每年政府补贴几千万,持续的突破迭代,第四代产品——龙芯3A6000和3A7000,勉强追平,性能可以和目前市场主流的英特尔的11代移动酷睿和AMD Zen 4台式机CPU相当。不过,龙芯2021年的收入只在12亿元的规模。

03 万众创芯

中关村对半导体的热情,很快转移到了互联网身上。

在硅谷,90年代互联网已经开始升温,网景1995年上市,雅虎1996年上市,亚马逊1997年上市。中关村里,创富潮一浪接一浪,王志东的新浪、张朝阳的搜狐,给资本市场带来几年几倍的回报。2003年至2004年,腾讯、携程、空中、盛大等公司密集上市,当时还在软银赛富的闫焱,在盛大项目上,获得了2年15倍的回报。

如何使用丁晓兵来提高投资收益

图:原AMD全球副总裁, 壁仞科技现任联席CEO李新荣

尽管发展时间较短,国内GPU热度持续高涨,壁仞科技创造18个月融资47亿元的记录,背后站着启明创投、IDG资本、高瓴创投等机构。摩尔线程创办两年多时间,融资近50亿元。身后站着红杉资本、腾讯、GGV资本、字节战投部等等。

站在国产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品牌崛起所搭建的时代机遇,芯片初创企业仿若流量明星,吸引资本和外界关注,他们被视为同巨头缠斗的屠龙少年。但关键问题还是二十年前的疑问,做通用芯片,要造的出来,更要卖的出去。

04 成长土壤

芯片暗绿色方方正正的一小块,托在手心里几乎感觉不到重量,藏在封装下的线路隐约透出些纹理。如果把颜色换成蓝紫色,可以理解为卡梅隆在《阿凡达》里,为潘多拉星球人设计的身上的纹路。

但就是这一小块,难度如同在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几千万分之一甚至上万分之一的面积上,进行有50~60层大楼的“微观世界”的建设,需要芯片半导体企业,持续的重金投入,换取市场订单。一个项目几十亿砸进去,翻不起水花是常事。因为烧钱严重,常发生“一颗芯片流片失败导致初创企业破产”的情况。

台积电的发展,离不开苹果的支持。从财报数字看,苹果约占台积电约27%的收入,实际上苹果影响力远超于此,苹果基带芯片供应商高通,由台积电代工,摄像系统芯片供应商索尼,由台积电代工,显卡供应商英伟达,由台积电代工。苹果旗下产品,对台积电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27%的比重。这也是为什么库克可以对台积电涨价说不。

一家在行业有形象力的品牌,会持续的用订单喂养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同频进行技术迭代,走在技术前沿,形成稳固的共生关系。

比如华为与海思。2004年成立的海思,五年后才发布了第一款芯片K3V1,但因其技术尚未成熟,最终未能走向市场。直到2014年发布了麒麟芯片,才渐渐改变海思的命运。从2004到2014的十年间,海思合计花掉了华为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单麒麟980这一颗芯片,海思的研发费用就高达20亿元人民币。海思可以依靠华为近90%的订单撑住,坚持10余年。但很多芯片企业没有海思的好出身。

如何使用丁晓兵来提高投资收益

之前坚定看多半导体行业的基金经理蔡嵩松,也转换方向,仓位调整从半导体转向了企业信息服务。

行业从扩张趋于谨慎。研究机构IC Insights,修改了其年初对于全球半导体企业资本支出的乐观预估,从年初的24%增长,接近1904亿美元的支出,下调到1817亿美元,近19%的增速。同去年芯片短缺,各芯片厂商大干快上,支出增长35%的速度相比,增速少了近一倍。

芯片行业积弱,导致自研芯片成为国内企业最重要的“技术正确”,主流手机厂商要通过自研芯片,来证明其在高端市场的价值。

小米造芯要追溯到2014年,后来官方于2017年发布首款自主独立芯片——澎湃S1,此外在2021年也推出了两款自研芯片:澎湃C1,澎湃P1。今年推出第4颗芯片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OPPO同样不甘落后,今年的INNO DAY ,发布了第二颗自研芯片——马里亚纳Y,VIVO有自研的ISP芯片V1、V2。ISP芯片V1,主要功能也是用于拍照这一块。

华为在2017年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之后气势高涨,强调全面采用自研芯片架构的「达芬奇」计划,将此前的合作方寒武纪踢出合作名单。

新能源汽车一定程度上填补消费电子在芯片需求上的乏力,但整个市场更为分散。车企自研芯片,蔚来之前投资了寒武纪旗下的行歌科技,小鹏汽车去年启动自研自动驾驶芯片计划。今年的销冠王比亚迪,旗下的比亚迪电子早在2005年开始布局IGBT功率芯片,依靠比亚迪,其车规级IGBT产量仅次于英飞凌,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芯片企业崛起,需要在多个行业里出现“华为”和“比亚迪”,它们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可以支持企业和供应链的同步技术迭代。国产手机和汽车品牌崛起,创造了芯片国产化的良好市场条件。不像十几年前,缺少头部品牌企业支持,出现技术断层。

如何使用丁晓兵来提高投资收益

对芯片初创企业而言,说服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品牌厂商,贸然使用未经市场验证的芯片,实属不小挑战。况且,自研正在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趋势,华为打造了海思,比亚迪做了比亚迪电子,第一梯队的车企,也琢磨着自研芯片。

芯片初创企业等来最好的时代机会,也迎来最激烈的竞争。但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在时代创造的行业机遇中,总是要争一争,才有机会。

本文系头条科技 #瞭望2023# 特约稿件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