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的产地(荞麦的产地及保质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荞麦的产地(荞麦的产地及保质期),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近日,安徽公布多批次大米抽检不合格,全部因含镉量超标。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此作出食品安全消费提醒。

荞麦的产地(荞麦的产地及保质期)

芜湖2批次大米检出重金属

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共抽检食品86批次,其中粮食加工品47批次,检出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具体信息如下:

1、芜湖坤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虾田香米,镉(以Cd计)║0.3║≤0.2║mg/kg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芜湖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2、芜湖县湾沚镇三元春兴粮油加工厂生产的沚津香米,镉(以Cd计)║0.4║≤0.2║mg/kg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芜湖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合肥一企业

因销售含重金属大米被罚5000元

近日,合肥市包河区市场监管局在公布的一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也涉及到一批大米抽样不合格。这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合肥海关技术中心于2020年7月29日,通过流通网购在安徽采瑞昕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抽样检检大米,检验项目:铅(以Pb记),镉(以Cd计),无机砷(以As记)等四项。经抽样检验,大米中镉(以Cd计)项目不符合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包河区市场监管局认为,因为镉属于重金属,当事人经营镉(以Cd计)项目不符合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的大米,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给予以下行政处罚:1、警告;2、没收违法所得122.32元;3、罚款5000元。

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

提示广大消费者

到正规场所购买大米并留好购物小票。

另外,建议大家经常更换大米品种,避免长期食用同一个品牌、同一个产地的大米,增加安全系数。拒绝贪图便宜,购买劣质、过期等存在问题的大米。

此外,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等信息,查看真空包装是否漏气涨袋、有没有变质;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在购买袋装大米时,要重点关注包装袋上的“国家标准信息”,目前大米执行的国家标准是“GB/T1354—2018大米”。

日常生活中,也不要过分依赖大米,可以餐食多样化,例如搭配一些粗粮,增加燕麦、荞麦、玉米、杂豆等粗杂粮主食的进餐量。

大米中的镉从哪来?

镉是一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于一般在水体、土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镉,因此食品中不是绝对不能含镉,但必须在规定限量范围内,以保证不出现镉超标的食品,防止对身体造成危害。

镉通常通过矿产开发或者其他工业冶炼的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土壤关系着食用大米的品质,水稻自身的独特“基因”,也影响着水稻米粒吸收土壤中特殊物质的能力,而其中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是种植区域土壤镉污染,稻米对镉的吸附能力又较强,因此导致在大米中的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

吃镉超标大米有啥危害?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WHO对镉的安全标准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人体长期食用镉超标的大米会导致癌症,低剂量摄入也对健康有害。

人体的镉中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取被镉污染的水、食物、空气而引起的。尽管人体自身有代谢功能,但镉在人体积蓄潜伏期可长达10年~30年,可以导致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引发骨痛病(即骨癌病),还有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如何远离镉超标大米?

预防镉危害首先要不吃镉超标大米。在无法自己区分的情况下,注意大米产地,不买来自镉污染地区的大米,多吃没有镉污染记录地区出产的大米,不要连续多年一直食用同一地区、同一品牌的大米,最好多个品牌大米换着吃。(记住这一招,远离镉中毒)

其次,即便无法确定自己的米是否镉米,也不要紧,改变以大米为主食的单一结构的饮食模式,不要总是吃大米,最好米面混搭,多样化饮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只要不是连续的进食大米,能够进入人体的镉也是微量的,短期的使用不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况且,很多的市场上的大米还是安全的。

此外,适量进食一些含锌和硒丰富的食物,像海鲜产品、豆类、蔬菜等,以此对抗镉米造成的损害。含锌量高的食物有牡蛎肉、牛肉、牛奶、鸡肉、鸡肝、蛋黄、贝类、花生、谷类、马铃薯、蔬菜、红糖等,含硒元素高的食物有洋葱、大蒜、西兰花等。专家还建议,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蛋白质、膳食纤维的摄入,多补充水,可以促进排泄,有利于毒素尽早排出。而绿茶也有解毒的作用,促进排泄。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安徽交通广播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