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都市报最新新闻资讯,汕头都市报

整治练江,是练江两岸500万子民的共同心愿。自古以来,练江包括各直流的每一项整治,都体现着“练江人”对母亲河的拳拳之心。

汕头都市报最新新闻资讯,汕头都市报

潮南区峡山泗联居委西埔村,一个仅有1300多人的小乡村,在整治练江的行动中,户户自觉出资出力,就连村里最穷的人家也勒紧裤腰带捐出1200元,共同凑起370万元的资金投入整治工程。西埔,在练江整治的历史中,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闪光点。

没有“硬指标”,但260户村民户户主动捐资

练江污染,让练江两岸的老百姓倍感焦灼,于是,当潮南区掀起了河涌整治行动,乡贤们马上响应,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贤达秉承热爱家乡、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上下一条心投入这场拯救“母亲河”的工程中。全区共认捐整治资金逾1.52亿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峡山街道泗联居委西埔村。

泗联居委位于峡山街道东南部,辖下有大潮、河陂、西宅、东宅、西埔、后河六个自然村。一直以来,辖区内的小河沟都普遍存在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河水发黑发臭的情况。在这场整治行动中,泗联居委总投资近1550万元用于环境、溪河整治,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乡贤、企业家、热心人士筹资捐款及部分上级拨款。西埔村有260户1300多人,在没有“硬指标”要求的情况下,村民们主动热情捐资支持河涌整治。全村共筹集资金370万元(其中乡贤320万元,260户村民50万元),不少农户捐资超过4000元。

“每次回家乡,看到河沟发黑发臭,心里很不是滋味!”

西浦村出资最多的村民是周镇锡,他在桂林漓埔县开了一间商铺经营瓷砖生意,听闻家乡河涌整治,立即捐资2.8万元。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昨天记者电话采访远在桂林经商的周镇锡,话筒那端传来了他清晰的言语。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潮南人都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西埔村的河沟都是练江的一部分,近十余年来他每次回乡,看到儿时家门前流淌着清澈河水的河沟变得脏黑,散发出难闻气味,心里头很不是滋味。现在家乡重视环境建设,清理淤塞河沟,接到信息后,我第一时间汇款支持,这也是在外潮南人对家乡治理练江应该做的。

“家里再穷,我也要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意!”

自发捐款的村民中,一户收入以务农为主、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村民周益平也自愿出资1200元,大整治行动深得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谁愿意自己的家乡脏乱差?!”,采访中,在家乡耕种近2亩水稻的周益平说得十分朴实。这名肤色黝黑的农民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还是青少年的时候,每逢夏天,家乡的河沟就是村民消暑的“游泳池”,带给了村民们无穷的快乐。那时候的溪水十分清冽,村里也没有子老水,村民们劳作之余或晚饭后冲凉,都是在河涌中,每天傍晚河沟中尽是黑压压的人头,他的一身好水性就是在这里练成的。但十余年前,清澈的河涌受到了污染,沟水日渐发黑发臭,成了臭水塘,水面上尽是薄膜袋、饭盒等垃圾杂物,还覆盖了水浮莲。因为河沟淤塞,河床也逐渐抬高变浅,水面一年年变窄。看到河沟成了“黑龙江”,当年在河沟中游水嬉戏的村民们十分痛心。

“我务农为生,靠天吃饭,拿不出更多的钱,但就算家里再穷,我也要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意。把练江整治好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善事。”周益平平静的言语里,是一颗拯救母亲河的炽热之心。

村边小河清澈了,鱼儿“回来”了……

峡山街道水利所负责人廖烈才介绍,西埔村溪河整治中,浚深挖污泥约21000立方,沿溪岸砌筑石篱护堤全长1550米,村道、路道泥塗路升级改造,铺筑水泥路面总长1560米,沿途配套路灯及植树绿化。

站在在西埔村溪河旁,可以看到沿河堤旁砌筑了齐腰高的石护栏,水面也十分干净,水质清澈,不时还有鱼儿冒出水面嬉戏。村民们介绍,以前溪水脏黑,大家路过时都是快步疾走,现在整治后这里成了美景,消失了多年的村民下沟游泳又重现了。每天晚饭后,村民们还都爱来这里乘凉散步,体锻休闲,溪河旁成了村里的“小公园”……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