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第一天的经典语录,入园三周记

如果题目吸引了您,那正是我的目的,但是为了不耽误您,我还是简单说明一下

入园第一天的经典语录,入园三周记

“园”不是指公园,花园或者工业园,是指幼儿园,“周”表示时间而不是长度。为了简介,我把主语“孩子”也省略了。整篇文章其实是记录孩子初上幼儿园前三个星期的情况,而非其他。

这样您就不会误解了,进而选择继续或者离开。

今天你上学了,这事意义重大,就像六十年代我国**爆炸。所以有必要认真说一下。

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有时候会复杂到难以想象,这事就是这样。因而描述起来也费力些。

先从准备工作说起吧!三年以前你出生以后我们就开始着手这件事了,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唯有提早准备方能增加最后入学的几率。在苏州,我们是外来人口,入学,福利等方面肯0定不能与7当 地人一样的待遇,有各08种条件限制,这是国情,各地都一样,不要花心思去抱怨,劳神费心又不能改变,能做的是让自己尽量符合条件。

当然,解决你上学的问题还有一个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那就是送你回老家,可以直接,,,z入学。老家欠发达,机会少收入不多,我

们不想回去。..你只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这是我们打死也不愿意的,我们一刻也不想与你分开,不想让老人受累,还想给你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这样以.hd,x,Z来这条思路不需要仔细考虑就直接被否定了。尽管另一条路铺满荆棘,我们也要一起努力,披荆斩棘怀抱希望力争胜利,不到最后不放弃。

按照教育局的文件规定,当地的孩子与外来人口子女有相同的受教育权利,按积分上学。看上去公正而平等,实际上机会大相径庭。想进苏州公立幼儿园积分项目很多,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就几个,比如户口,房产,社保。就这三项基本上取消了我们的资格。学校最主要看这三项,我们最缺的也是这三项,他们想要的恰是我们没有的。他们不会拒绝你,只会让你自己死了心。就像赛狗前面的兔子,你根本追不到,仍然要努力奔跑。是的,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是追不到,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因为可以更接近。

房子我们买不起,但租得起。房产证能积分,居住证也能,时间越长分越高。以前,居住证办好我们就不管了,现在,为了你上学,每年都要去社区续刷,这成了每年必做的大事,一旦中断,积分清零,后果严重。另一方面,我们在这里做些小生意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无法正常缴纳社保。没有缴就想办法缴,越早越好,于是我就去工商局进行了注册,给你妈缴纳了社保,就是给你积分为你能上学。还有重要的一条:户口。这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干脆放弃。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弥补。听说献血有积分,我门毫不犹豫就去了。听说学历能积分,我们庆幸不是小学毕业。听说失信会扣分,连骑车闯红灯我都要担心别被抓拍处罚,影响信誉。等等等等,都是为了那该死的积分。

更头疼的是,苏州从这几年开始要进行城市转型,一些行业要么被淘汰要么被规范。教育相关行业也在其中,原先附近的几个私营幼儿园都被取缔了,这样,学校减少了,学生没少,自然上学更难了。

这些是前期的准备,费了劲了,尽了力了。

不过,一直都有一个信念支持着我,那就是,苏州那么大,流动人口那么多,人家都能上学,我们也一定能。

按照入学年龄标准,你要到今年九月份才能上学。事实上我们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咨询附近的学校,能报名的就先报了,生怕名额有限报晚了。

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今年幼儿园的招生工作比往年晚很多,从从六月份才正式开始。期间陆陆续续收到几所学校的电话,大概信息就是:公立学校的要求没达到,需要招完满足条件的学生以后再考虑我们这样的。我们担心等到的结果只是一句:对不起,我们招满了,你看看其他学校吧!所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私立学校上。没想到,私立学校同样比以前难进了,也要求各种条件了。找来找去找到了小哈福(幼儿园),他们说,要了。我们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第二天就缴了钱。虽然私立学校比公立的要费用要贵些,但相比于没学上或者回老家上,这显得不重要了。我跟你妈说,总能挣够你的学费的。

学校选好了(这话说的好像有很多学校任我选择一样),接下来就要把重心放在如何让你顺利过渡的事情上了。

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我们要为你做些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没经验,我们要准备,我们要学习。学是你去上,事情都是我们来做,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这又是不讲逻辑的事实。

以老子(我)对儿子(你)的了解,我们对你的预期不好不坏不高不低,哭一个月应该就能基本适应了,乐观一些的话半个月。那天跟妞妞(小伙伴)妈妈聊了这个话题,我说一个月,她说也许我太自信了。她家的妞妞整整哭了一个学期。我笑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还是相信我的孩子。谁对谁错,在你,等时间验证。无论结局如何我都能接受,无条件接受。

真正需要落到实处的事情包含两方面,吃喝拉睡与心理疏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吃喝不用管,只要有好吃的,勺子舀筷子夹还是用手抓,反正你肯定能把东西塞进嘴里。比起能否吃得饱我们更担心的是你因吃不惯而闹情绪。在家零食没断过,式样还很多;顿顿必有肉,牛羊鸡鸭鹅;牛奶没缺过,纯奶酸奶养乐多;饮料时常喝,椰汁绿茶与可乐。在学校的待遇与之相比能打对折都是妄想了。

拉,在这种语境下用在你身上,是一个像闻其味道一样让人不爽的烦恼事。对我们来说这完全是一套服务与人的常规动作。每天处理你的大小便是比自己吃饭更重要的事。几年了,习惯了 ,每次都是熟悉的气味(差一点把“气味”写成“味道”,一字之差可能会让人笑破裤衩)。我们如此努力去做这件事,最后还是失职了,还是没做好,还是没能教会你自理大小便。不能因为怕尿给你断水,不能因为怕屙给你断粮。唯有祈盼老师更负责一些,再耐心一次,要理解一点,还包容一下。

那天接你时看到你的裤缝是歪的,我知道,你会自己提裤子了,我很高兴。回家后我看到换下的湿内裤用塑料袋包好放书包里了,我很欣慰。你在努力进步,老师在默默付出,这让人快乐得想跳舞。

睡觉,看到这两个字我都有点儿想闭上眼睛了。这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你嘴一张眼一夹吃着奶就睡着了,那么温馨那么柔情。断奶后,在家里,奶没得吃了,觉仍可随便睡,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跟谁睡也随便你。现在,要上学了,几点睡是规定好的,睡到几点听老师的,跟谁睡……这个问题只能省略了,陌生的床听不懂你美妙的鼾声。你会因不适应而难受几天,睡觉也就变成了痛苦的事情。看着你痛苦我们得有所表示——爱莫能助。能送给你的不是舒服的床和被,只有鼓励与安慰,最多再加点好吃的。

我看看表,都快十二点了,我睡觉了,明天抽时间继续。爱你。

进行心理疏导是比教你自主大小便还早的事,至少在上学前一个月,至少每天不厌其烦说三遍。反反复复絮絮叨叨说的还是上面几件事: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拉了怎么办,困了喝红牛(开个玩笑),与人发生争执怎么办?我们能想到的就这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认为十年之内你都达不到我现在的这个文学造诣,所以有必要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都没上过幼儿园,反倒来教你该怎么上幼儿园。)事实告诉我,上学这件事在某一阶段我还是很厉害的,比如幼儿园我都没上,直接跳级到小学。既然话赶话说到这了,就多说几句吧!我七岁时被你爷爷从乡下带到城里,上一年级都超龄了,哪还有机会上幼儿园,所以在我的人生中幼儿园是空白,用我的话说就是直接跳过(跳级)了。我是农村来的小钢炮,又黑又硬,城里水嫩白净的小朋友都看不惯我,也不喜欢我,还有人来惹我。唉!我替他们可怜,凡是来惹我的人最后都变成了泰森手里的小面包,惨不忍睹,粉身碎骨,留下的阴影好多年以后都没有走出。还是老毛说得对,枪杆子里出政权。从此我成了大哥,开启了开挂的小学生活。(以上情节,纯属事实,如有雷同,请勿照抄)。社会进步了,武器入库了,现在的你从来都没用拳头解决过问题,一哭解千愁。我都怀疑基因遗传时是不是走叉了道。(打住,夸自己的同时不能伤别人,切记,这样不好,不好)

我们说的这些你可能会做不到,不要紧,我们想要的不是结果,只是让你有一个心理预期,只是想让你明白一件事情:学校不比家里,你要慢慢调整自己适应那里。

准备工作就聊这些了,说说感受吧!sorry,你的经历我无法感同身受,一笔带过:痛苦煎熬受折磨。

重点讲我俩的感受。概括起来只有俩字——复杂,需详述,主要说你妈。你对上学是以命相博的抗拒,你妈却是望穿秋水的期盼。因为你不上学她就要继续受你的折磨。你想想,三年多,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休息,也不给加班费,像保姆一样做给你吃,像裁缝一样买给你穿,像小丑一样哄着你玩,像枕头一样陪着你睡。你高兴了,她是观众,看着你表演;你难过了,她是心理专家,开导你快乐;你生病了,她是护士,照顾你康复;你走丢了,她是警察,分分钟找到你。你是太阳,她是地球,围着你转,一刻不休;你是风筝,她是线,带着你飞,哪敢松手;你是匕首,她是鞘,护着你也别伤人;你是大船,她是帆,领你前行带你靠岸。你能遇到的坑,她都帮你填平了,你会遇到的水,她都帮你架桥了,你磨破的鞋,她帮你缝好了,你划船的浆,她帮你擦干了。你一路轻松昂首笑看,她一身疲惫低头拭汗。累呀!就这还会时常被你嫌弃地怼上一句:再不听话我就不跟你玩儿了。得有多大的心才能装下小小的你,你妈的肺都快被你撑炸了。

终于,终于,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以直直腰了,可以歇歇脚了,终于把你送进学校了。剩下的就不说了,你妈把自己放飞了,放学后幼儿园门口应该能遇到。

我是咱家说话第三有份量的关键人物,我说话很简短,对你只说,乖;对你妈只说,好;对自己只说,干活。我的感受是,要赶紧找工作了,新冠以来我都失业好几个月了。

前面说过,我们的感受是复杂的,那么至少要有两个方面才能称得上复杂吧!除了上面说的解脱之后轻松,另一方面就是担心。担心的事可多了,担心也没有用,所以不说了,我相信所有的担心都会变成放心。

还有些不舍。如果把时间拉长一些,我们发现真正与你朝夕相处的日子真的只剩朝夕了(早上送你上学,晚上接你回家)。从今以后至少十几年,你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度过,而不是陪在我们身边。走出学校的你双脚将迈入社会,而不是家门,时间又交给了工作,然后交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你将与我们渐行渐远。人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我仍年盛你已远行,不是岁月催人老,是相思。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已经是“留守老人”了

唉!一声长叹。

咦?你没走远。

悲伤就像一条河,还是早点干了好。

最后一项,看结果。先定个色调——灰,再定个情调——悲。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我尽量少用负面的词语,我不想把你的成长记录成一部血泪史。痛苦只是短暂的,使你痛苦的也将使你强大。这将是你人生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我也知道这很艰难,我更知道你一定能行。人们常说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其实孩子未尝不是,只是你们更简单,会更快忘记痛苦。我们坚持相信你能坚持,随着时间的积累,陌生会变成熟悉,你会发现那里的世界也很美,并最终化悲为喜,爱上那里。(先来点鸡汤,我干了,你随意)

说第一天上学。我和你妈一起送你去的。对于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我们准备了,依然没有底,不知道你会怎样面对,不知道我们要怎样帮你。从家出发,我们对你说要去学校,你同意了,愉快出了门。路不远,很通畅,你一路平静。我觉得最大的考验应该是迈进学校的那一步。我怕你会反悔,在家答应不哭不闹会听话,一旦真要去做了,之前的承诺有可能成为疾风中的细羽,太没有份量甚至被你忽略存在,又没有签订合同,又不能强制执行。真要这样的话,光天化日之下四只有力的大手也无法将你拿下,热情的阳光配合地洒满无措与尴尬。

说一天不如干一次,先带你进去试试。

画面是这样的:没有疾风,也没有羽毛,阳光除了光明和热量什么也没有撒下。你一脸淡定牵着我们的手正常步幅正常速度一贯作风。那气场好比你是戛纳的常客我们是胆怯的小生,完全跟着你的节奏走。脸上茫然,心中猜测:是幼儿园花花绿绿的迷人滑滑梯吸引了你,还是我们之前苦口婆心的思想灌输起了作用,又或是你看到了心仪的女生。顺得不自然,美得不真实,又确实发生了,我是这种感觉,有点迷糊,有点梦幻,又有点自责,不该把你看扁。

只是事情才刚刚开始,还没进教室,还没见老师,还没有看不见我们,还没有待够规定的几小时。走一步看一步吧!

到教室,没哭;跟老师打招呼,没哭;放书包,没哭;找座位,没哭;跟我们说再见,没哭;我们离开教室,没哭。这是你全程的表情——没哭。我们能感觉得到,此刻好奇大于离别,所以你不难过。时间尚短,情绪还没蔓延,所以你还能坚持。我能进一步猜到我们走后你的表现,你可能会哭,但不会很久;你不会大哭,除非有很多小朋友都在哭;你会听老师的话,不兴奋也不抵触;你不喜欢吃青菜,但会尽量比在家多吃些,只是不一定会全吃完;你会去拿喜欢的玩具,但不会跟其它小朋友争,因为还不熟悉。你会乖乖睡觉,但不一定能睡好;给你带了水杯,估计你会忘了喝;你肯定在等我们接,但不知我们啥时候来。

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三点,七个小时,这是从你出生以来与我们分开的最长时间,也是我们最长的等待(我没等,干活去了),主要是你妈在家等你。她提前半小时就到幼儿园了。

很遗憾,你第一次放学我有事没去接。了解的情况都是你妈告诉我的,大致是放学跟上学的情绪变化过程是不同的,上学是先茫然后不适应再难过。放学是随波逐流被牵下楼,然后看到妈妈情绪有些控制不住,过一会就忘了上学的痛苦。这些不是我亲眼所见不做详细描述,

把第一天的情景复制四份就是一周的情况,还剩两天放假。

幼儿园的老师每天会在QQ群里发你们的照片和视频,以便家长能更好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每天都去看,都在等着看。做活动时都是群体照片,我们只会把目光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总是会把照片拉最近放最大,想看看你的细微表情。每天吃饭的照片里,除了关注你,还会特别关注你面前的小碗里都有什么饭菜,即使看不清也要努力去寻找,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吃的,从而判断你今天的饭量,知道你饥饱。有些小视频会一遍一遍反复看,手机屏幕都快被划烂了依然热情不减。略举一例,视频中老师教你们简单的舞蹈动作。拍拍手,你不错,摸摸肩,你不错,扭扭腰,我看不下去了, 扭腰是脚不动,头少动,尽量胯部动,你倒好,脚是没动,干吗头比腰还能动。以后要是娶了东北的媳妇还怎么跟人家一起扭秧歌。拜托,我差点成为麦迪的运动基因又被你随手扔进了哪个不可回收垃圾桶了!虽然动作不标准,但也自成一派。与众不同就会特别显眼,人群之中想不多看你几眼都觉得对不起你那妖娆的舞姿。

好吧!我承认,我没忍住,笑喷了。长大后我把这视频放给你看,我不信你不笑。

我没想到,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这句话是中性的,但我为什么觉得这四个字每一个都有十斤,加起来比你还重,让我这世间磨练了几十载的老腰都有些吃不消了。“我没想到”,是对你第二周上学情况的总结。如果说第一周对你来说是误伤的话,那么第二周就是赤裸裸的故意伤害了,而且是钝刀割肉的那种,火辣辣的剥皮挖心不打麻药(如想脑补画面,最好打马赛克)。从“我没想到”后的文字表述,你一看便知,不是赞美。当然,现在阶段我也不会批评你,是用我的笔还原并记录真实的你。

如果我空闲消极又无聊,我会记录下你一天能说多少句“妈妈,我不想去上学”。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很多句,多过现在你能认识的最大数字。还好这只是如果,有时候数字比文字要吓人,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多次做,叫重复,一件事情多次都用嘴做,叫唠叨。都以为女人会唠叨,老人会唠叨,你让我见识了时光穿梭和性别转化可以一瞬间完成,你一秒钟就把自己的嘴变成了女人的嘴和老人的嘴,我佩服,要不是辈分不允许,我都要五体投地了。不过细分一下你的唠叨与他们又是不同的,女人唠叨表示心烦,老人唠叨多是叮嘱,你的唠叨含义更丰富:不太情愿,所以带着哭腔;怕被训斥,所以只能抽泣;希望被救助,所以带着目的;无力去改变,所以带着无助;不想被无视,所以要不断重复;

只是不停说一句话就成了复读机,只提意见不给建议的员工老板也不喜欢,所以你会加上一句:“妈妈,你抱抱我,我就不哭了”。鬼精鬼精的你让我现在就有了可危机感,三岁的智商简直要碾压我四十年的人生经验,想想都可怕,以后咋教育你,尤其是武力都干不过你的时候,说不过也打不过的。也许像你现在这个样子反过来对你不知效果如何,问题是,你的风格我学不了,从小爹妈不管,野玩瞎疯也不哭,泪腺都退化了。

咋整?我得想想。

你的喋喋不休在考验你妈的耐心,你总是要抱抱,让你妈失去了做其他事的时间。你想把在学校失去的关爱一滴不漏的要回来,我们本以为的轻松变成了烦躁变本加厉还回来。所有看似无理的取闹都是你情绪的外化,你情绪的不稳定又是对处境不适应的表达,你现在需要的是耐心的安慰和温暖的拥抱。对于你的苦恼哭闹(我希望是苦恼而不是痛苦)我们不会雪上加霜伤口撒盐的比较甚至批评,我们试着去理解接受,强迫自己去忍耐,面带微笑不急不躁,互相提醒要温和,互相监督不要发火。再有能力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分担你此刻的苦,你成长的路就像唐僧取经的路,我们只能当你的悟空和八戒,永远成不了万能的佛祖。我们能一路陪伴你历经磨难,却代替不了你要走的每一步。

我们当然会问你为什么哭,你的回答差一点让你妈为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而流泪,幸好没哭,不然我就不是唯一了。你说:“妈妈,我想你,在幼儿园我就看不到你了”。

鉴于以上情况,在老师让家长给孩子取一个英文名字时。你妈准备了好几个,选来选去不能确定,让我给建议,我的建议是,全部否定,坚持给你取名Warrior。把首字母小写就是一个完整的英语单词,单词的含义就是我现在对你的期许。

题外话说两句,缓解一下压抑的氛围。你知道的,你的名字是你妈起的,不知道当时你妈受了怎样的刺激,这个名字非用不可,不用还要跟我急。用小品演员孙涛的名言表示:这个人很狂躁。我也没说不好听,也没说坚决不同意,只是提了一下建议都不行。英文名字我来起,并不是非要扳回一局的意思,我没那么好胜,对手也不会选你妈。只是机缘巧合,擅长英语的她给孩子起的中文名,擅长中文的我给孩子起的英文名。你的专业不一定是你的工作,你的专业也不对应你的生活,这就叫什么来着?不是什么好词,我也不去想了。

说起这个事情,我禁不住想多说一句,你妈没给你起小名,也不让我给你起。在家里还好,叫你啥都可以,比如小宝贝,捣蛋虫,淘气鬼等等。但是外人怎么叫你合适呢?直呼其名显得不够亲切,随便取个外号明显不太尊重,于是只能在姓氏前面加个“小”字,叫你“小张”。问题就出在这里。“小张”本来是人家称呼我的,现在好了,你是小张,我只能变成“老张”,一下子就老了。你成长,我为你付出这是天经地义的,你把别人对我的称呼都夺走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我也无处可说,无人可诉。你妈常说,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是没有止境,不计代价的,把名字给你算个啥!

不算啥,拿走不谢!

我们不会欺骗你,从前就是,从现在说起。一周要上五天学,我们不会在星期一告诉你上完今天就不上了,或者说还有一天就放假了,我们会如实相告,上完今天,还有四天就放假了。现阶段以你的认知,即使不知道“四”比“一”大多少,但一定知道“四”比“一”多。所以每次你问我们:“再上一天就要放假了吗?”,得到的答案总是令人伤心,建议还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周四放学以后再问,我们回答起来不为难,你听起来也高兴。我不知道这样残忍好不好,我只知道骗人不好。你们老师说的一句话特别好,她说,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其实他们都懂,孩子比你们认为的还要聪明。事实上孩子不想上学,是一刻都不想上,与一天还是两天没有关系,甚至与时间长短都没有关系。我在幼儿园门口见到家长对孩子说:“你进去跟老师打个招呼我们就回去了”,结果孩子一样哭得稀里哗啦。也有的家长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说:“再哭就不来接你了”,同样不管用。你看,时间再短再长都不是重点,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地点,我们却错误的地以为是时间。他们不想待在幼儿园,而不是在幼儿园待多久。上学要哭闹,这差不多是每个孩子的“基本动作”,也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这课比英语四级都难懂,我没及格;比高考都难过,还不能复读再考。更让人绝望的是没有事假,不能逃课。

上面这段文字想说的是下面这件事情。本来想抛砖引玉,奈何抛得太远,线不结实,拉不回来了。

你每天都会问:“再上几天就放假了”,我每天都要答还有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就放假了。我是你爹又不是你的日历或计算机,何况经常真的记不清今天是星期几。有什么办法能让你自己明白而不是总是问我。我想用一种更直观更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画画,对,就是画画。美术,我是不懂的,画不出叙事的连环画,也不会搞笑的漫画。

我没想到数学老师教的几何会学以致用在这里,三角形四边形还是徒手可画的。于是我拿出纸笔画出五个并排的三角形,告诉你一周要上五天课,每个三角形代表一天。上完一天我们就把一个三角形用彩笔涂满。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每个三角形涂的颜色你可以自己挑。最重要的是五个三角形之后画什么?一开始,我在三角形之后写了两个字——放假,后来改成具体的行动安排(提前跟你商量好的),比如大公园,动物园,购物中心等,都是你周末想去的地方。这件事情你乐意去做,我也省了口舌之苦,一举两得。后来发现,你不仅乐意,而且迫不及待想把三角形涂完,每天放学一定不会忘记。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带给你色彩,三角形之后的文字带给你希望,希望是你坚持下去的理由。我想这一招还是有一点用的。

有一件事情我没有经验也没与其他家长交流过,不知是普遍情况还是个例,那就是你从不在幼儿园大便。上学之前,在家里你基本上每天一次大便,没有固定时间段。上学以后变成了两次,早上上学前一次,晚上放学后一次。我不去追究这是你因为紧张而刻意忍着憋着,还是对新环境做出的本能的身体调整。我也不担心因此会影响你的健康,我只是发现了这个问题,连原因都没有问你。我觉得这不是大事,把他说出来只是想知道这件事该不该重视,也让长大后的你更详细了解小时候自己的那些事。

现在说说第三周的情况,只说一两事,只说到这一周,以后的事基本可以定论了,我觉得。

一如前两周,还会哭,还会闹,还是适应不了,还是老一套。听说养成一个习惯大概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如果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那么我是否可以有这样的推论:现在你的抗拒行为中习惯的成分居多,而情绪成分减少。仔细想想,又不对,不是推论不对,是命题不对,也不是命题不对,是有个问题我整不明白:既然抗拒可以成为习惯,为什么适应不能成为习惯,同时发生的事情,你说一个成为习惯了,另一个却没有太大改变,该如何解释呢。才疏学浅的我一脸迷茫凝眉无措。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问题叠着迷惑,许多的事解决不了也无妨,时间会把它过滤掉,剩下的就变成了坎坷,有人多,有人少,别说有不公,还是你努力不够。我不是思想家,也不是哲学家,没必要纠缠这个问题不放,事实就像一座山矗在那里,抱不动挪不走,那就爬过去。

跑题了。

回来,继续说你的事。雷同的就不赘述。与前两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你的经典语录不再是:妈妈,我不想去上学,取而代之的是:“妈妈,你一定要在小树下等我”,这句话,如果我不解释基本上无人明白。

理解的难点在于“小树下”,这个“下”也可以省略,不可能爬到树上等的。确切地说“下”在这里表示的不仅是方位的上与下,更是偏重于描述地点,就比如窗台下,山坡下等。“小树”,这里是特指幼儿园操场上的那棵树。接下来就是探究为什么是在小树下,而不是操场上或者大门口等其他地方。

还原一下事情原委大致如此:你不想去上学,在被送进教室以后,你会说:“妈妈,你在外面等着我”。你妈当然不能说好的,因为她不可她能那么做,但又不想让你伤心,只能找借口委婉拒绝。因为没有预料到你会这样说,所以没有提前准备怎么答,只能临场发挥说:“操场上太晒了,妈妈只能在大门口等,但是大门口有保安叔叔,他又不让我现在那里,所以我只能在小树下等”。事实上,你妈不会在小树下一直等到你放学的,这样看来你妈没有说实话。我在上面说过,我们是不会骗你的,只是这一次,你问得太突然了,她没有准备好,她以后会跟你解释清楚的。我之所以强调不要欺骗,因为就是这么看似很小而且没有恶意和伤害的一句谎话已经让我感受到了欺骗会造成的可怕恶果。你妈说的这句话被你深深记在心里,天天挂在嘴上。尤其让我没想到的是,你会把它付诸行动。刚开始你说:“妈妈,你在小树下等我”,后来你说:“妈妈,你一定要在小树下等我”,对于“一定要”这三个字,我们都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你在强调事情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我们送你上学下楼以后,偶尔回头看一眼你的教室窗户。看到的一幕把我们都惊住了,你趴在窗户上正注视这我们的举动,我和你妈没有如约躲在小树下等你,一刻没有停留径直走出学校。这一切都被你看在眼里,你并没有朝我们喊叫,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不止难受,我一下就明白了“一定要”三个字的含义,立刻意识到我们错了。

以你现在的表达能力,回家以后你完全可以无情揭穿我们,直接说:“妈妈,你没有在小树下等我,我看见了”,并且可以以此为由进行哭闹,但你没有这么做,而只是说了“一定要”。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可能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是我们自己想多了。我不去争辩,我想说如果你也有孩子,如果你也爱孩子,你也会与我有相同的看法。对天真的孩子的言行,向善而思是我回应他的最基本的方式。我们不仅错了,也输了。

最后,做一道选这题吧!A 积极 B 客观 C 不乐观 D 消极

题目是:对以上所述内容的思想倾向性做一评价

我的选择是,排除A 与D,B肯定会选,C拿不定主意。我的意见是,纵观全文,虽偶有展颜之笔,实则描述的并非愉悦之事 ,内容基本上比较客观,在思想表达上能阳光向上一些会更好。

记得中学毕业留言册上有一位好友给我的赠言是:如果生活有一个理由让你哭,你要找一千个理由让自己笑,微笑着面对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很美好。我不知道这话出自他手还是借鉴别处,反正我觉得很好,记下了并以此为准努力生活。再说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讲究二元世界阴阳平衡。西方哲学也说事物都有两面性。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事实,所以,于情于理于实际,我觉得把上学这件事的积极的一面说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像只有上学才能有出路这样的大道理就算了,说之无味。说点小事,聊点细节。

这么一说,话题还要回到前文,在入园准备中,其中一项就是教你自理大小便,当然,完全自理还达不到,最起码,想要大小便时,你要知道向老师求助,小便要自理,大便需要老师协助擦拭。我们在家训练你时,你就是不愿意自己脱穿裤子,总要我们帮忙。偶尔自己做一两次,效果却不好,要么内裤都是卷在一起的,要么上衣塞在内裤里的,要么裤缝能歪到口袋的位置。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我们教了你很多遍,说了你好多回,你油盐不进,我们无可奈何。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都没有把这个小问题解决好。

我还要再用一次“没想到”,在家一周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在学校一天就解决了。效率真高,老师真高。

另一件需要重点强调的事情,困扰我们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而是从你能吃饭时到现在。你不吃蔬菜,尤其是青菜。人类经过那么多年才进化成杂食动物,你偏偏返祖而进,要不是你我还真不知道杂食动物之所以高级就在于他即可以植食也可以肉食。我们小时候是植食,因为吃不上肉,你现在是肉食,因为不想吃素。你天天吃肉,我不嫉妒,也不心疼,我担心的是营养失衡会对你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你不管这些,只想着好吃,只想着吃饱。咱俩想不到一块,又沟通不了。我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吃蔬菜的好处然后又声色俱厉讲了一大通不吃蔬菜的坏处,就好像在你面前我花拳绣腿舞了半天,谁知你不按套路出牌,掏出手枪,一声枪响带出一句话——“蔬菜不好吃”,我应声倒下,无力挣扎。好处你不听,坏处你不怕,我只能感叹,无知真无敌。如果你不吃饭,我担心你饿着,如果你吃的太多,我担心你撑着。现实是,你没吃多也没吃少就是挑着吃,我还是要担心你的饮食营养。永远有担不完的心,永远有操不完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突然发现吃饭问题是个大trouble,很复杂,连国家都花了好多年才解决了大部分人的这个问题,放眼全球,世界上依然有一些人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吃饭问题主要是指吃饱问题。我以为吃饱了就代表问题解决了,我太天真了。吃饱了只是解决吃饭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更大的问题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一个“好”字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所以国家现在花力气关注食品健康,所以我花心思在意你的营养均衡。国家遇到的问题跟咱俩家遇到的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但本质上是相通的,国家都没有完全解决,何况我乎!这样阿Q一下心里坦然多了,舒服多了。你继续吃肉吧,你妈继续想法设法给你肉里夹菜吧,我就这样了,嘴馋的时候还望你给我也留些,吃好了我继续给你挣下一顿的饭钱。

我的心是放宽了,但问题依然在。一旦你离家进校,问题就顺手交给老师了,我是这么想的,老师解决不了不要紧,大不了在学校少吃些,回家补上,学校不可能像家里一样顿顿全荤宴。对你上学吃饭这个事情,我被伤得太深,所以无期待无要求,活着回来就行。

这么多年,除了你妈我没错过,其它错过了很多,比如本来我也是有机会当老师的,阴差阳错成了现在的样子。我是一个反应迟钝后知后觉的人,在你上学以后,我才逐渐发现老师也是普通的人,但是在学校里在孩子面前就是神。没有老师解决不了的事,没有老师搞不定的人。在家里是皇帝,在学校里都是徒弟,而且一学就会,这不,第一天放学你就跟我说:“爸爸,今天在学校我吃青菜了,吃了好多”。到底有多多,我不去细问了,肯定比在家吃的多。我不相信厨房阿姨的厨艺比你妈好,所以青菜还是那个青菜,只是你不同了。我不知道老师用了什么招,但很管用,我佩服得一塌糊涂。真心后悔自己当初没去当老师,不然这些招我也会了。

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在上学这段时间里。以前都是一字一句,现在一段一段,一通一通的,有时还语出惊人。不细说了,相信不止你这样,大家都一样,感受也一样。

有时我发现了,有时我没在意,有时是表面的,有时是内在的,你的改变与进步每天有在发生,绝不止以上所叙,永远是未完待续。

正文至此,余下后续。

数数字数已经过万了,想想写字过万的时候只有两次,一次是毕业论文,一次是现在。别要求太高,你的待遇不错了,当初给你妈写情书也没这么用力用心过。

知足常乐,日子常过。

上学对你来说是一件过程痛苦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好事,所以我不想把它写得沉闷,诙谐一点不代表幸灾乐祸,望你被感染,抬头笑一笑。

我感觉为你做的不多,又感觉为你做了好多。其实,我的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感觉到。不强求现在,我有生之年,你长大以后。

有一种幸福叫伴你成长。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