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上)

概念(上)

打算重新梳理自己脑子里的概念,那首要就得把“概念”本身搞清楚,所以今天花了挺长时间学习“概念”的概念,然而到现在还没有资料看完,迫于日更的压力,就先写一部分自己关于“概念”的理解吧。

首先概念他有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所谓内涵其实就是概念的定义,即他是什么,只有定义清楚了,我们才能判断某个事物属不属于这个概念;而所谓外延其实就是他的范围,即他有什么,也就是这个概念包含了哪些东西,应该是可以列举的。

那我们先来看“概念”的定义,百度上是这样说的: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简单说,就是我们把某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了出来,概括成了一个新的符号,从而用来表示那一类事物。比如“苹果”这个概念,他就是把青苹果、红苹果、甜苹果、酸苹果、小苹果、大苹果、好苹果、坏苹果等等世界上所有的我们感知到的这类物质抽象成这样一个名词(这里其实我用青苹果红苹果这样的词不好,因为本身还没有苹果这个概念的,更好的是我用这些图片直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如图所示)。

?
?
那抽象成这样一个名词有什么用呢?其实很有用,当我们用“苹果”这个词表示这么多的有共同属性的物品的时候,那我们以后在和别人交流讨论的时候,就不用一一列举出来了,也不用把所有包含在内的物品都当场展示给对方看,毕竟这世界上的苹果种类和数量有那么那么多,因此,这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减少了我们大脑的认知难度和工作量。当然咯,前提是交流双方脑子里都要对苹果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概念”,否则的话,那也是鸡同鸭讲,没法沟通,得从实物入手才行。

前面是讲“苹果”这个概念的形成,那么他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来概括出所有这类事物(照片上那些东西)的共同属性,还不至于把其他不是“苹果”的事物包含进来?这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比如如果我们只是把苹果定义成树上生长出来的可以吃的果实,那么其实梨子也被包含进去了,我们还要进一步去定义,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感觉到难了,如果叫做“苹果”的东西,出现在我面前,那我就能知道他是,但是要把他们的属性准确地抽象出来,那还是很难的。

这里大家可以去自行搜索一下苹果的定义,我们再来继续讨论苹果的外延,我们应该都多多少少见过很多苹果,但肯定没有见过世界上所有的苹果,或许在世界上某个地方,还有蓝色的苹果呢,有重五十斤的苹果呢?那如果看到了,我们会不会把他归入“苹果”这个概念里呢?其实还是要看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定义,按照你当初的定义,如果这也算符合,那自然算是,只不过是我们也没想到而已,如果要把他排除在外,那肯定要重新定义了,把“苹果”这个概念可能就有变化了,因此,“概念”比较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活继续和科学发展,我们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中。

总体来看,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形成和一些特性,但其实这还不全面,概念还有很多的特性和作用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学习,比如,在我看来,每掌握一个概念,那这个概念就必须对我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有帮助,而不是仅仅存在于我的脑子里,跟其他的概念转来转去,却对现实没有帮助,甚至还会干扰我的判断和行动,那这样的概念就必须好好治一治了。

总之,概念是存在于我们的内部世界,但他也是外部世界某些事物的投射,也许未必是像苹果这样具体的,但那也不妨碍他的投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正确掌握更多这样关于外部世界投射进来的概念,并好好运用他们,行动起来。概念是构建我们内在世界的基石,当我们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一一对应清晰之后,我们采取的行动也会非常正确且有效,那么我们也更能适应外部世界,我们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