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无尘车间价格,城阳无尘车间价格表

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土地资源紧张、土地成本攀升等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用地开发不足、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从而催生了一种工业载体新模式——工业上楼,这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关注,并针对“工业上楼”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

1.什么是工业上楼,又因何而来?

简单来说,“工业上楼”就是让企业在高楼大厦里进行工业生产,而不是往常印象中那种传统的地面上平铺的一层厂房。

工业上楼极大地提高工业空间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等,上楼企业一般为生产设备较轻、生产过程噪音与污染较小的高端制造业。

上世纪50年代后期,香港轻工业发展快速并逐步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为了便于规范管理,香港政府决定兴建工业大厦,开展制造业“纵向布局”工作,并于1957年在九龙长沙湾区建成第一座工业大厦。

而作为香港追随者的珠三角地区,早期依旧沿传统路径进行工业生产,在“三来一补”的产业分工体系下,凌乱的工厂遍地开花。缺乏规划的制造业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虽然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培育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以及导致了很多自带大面积园林的“花园式”工厂的落成。

这种状况不仅导致工业企业分布杂乱、政府很难有效进行规划管理,同时也使得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为节约用地、发掘工业载体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广东在2005年明令叫停“花园式”工厂,并鼓励多层厂房的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和土地成本上升,直逼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不得不进行“上楼革命”。

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掀起了行业内探讨“工业上楼”的热潮。为“工业上楼”模式提供设计标准和操作指引,在符合上楼标准的企业中优先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智能材料等轻型制造企业。

2.哪些行业易上楼,对厂房有什么新要求?

企业难以上楼的原因首先是注塑、冲压、挤压、五金开模等环节,需要用到的生产设备尺寸大、重量大。还要放在首层,主要包括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五金、机器人等行业。其次,包装、功能材料等行业的生产设备规格大,部分行业由于环保原因需要设置管道,把将生产环节放在首层。

一般机器生产企业(如家电、家具、电子信息、机器人、五金)最高可以到6层,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制鞋)或知识密集型产业(如医药)企业最高可以到8层。

厂房新要求

首层层高:按不同行业制定

包装印刷、功能材料行业由于设备规格比较特殊,首层层高要求不低于12米。机械装备行业由于设备较高,首层层高要求不低于10米。

各层荷载:按需进行上调

如机械装备、家用电器、机器人、包装印刷、五金等行业,首层地面荷载需要2吨/平方米,其他行业一般在1.5吨/平方米及以下荷载标准。

无菌防尘:按精细化运作

生物医药、印刷油墨、电子薄膜这类行业,一般无法与其他行业的生产空间置于同一栋楼。这类产业既不容许上下楼层有震动较大的企业,还要求生产空间是无尘车间,以保证产品的精确性。

3.工业上楼有哪些政策支持,都在何地?

深圳

2019年7月深圳宝安区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份针对“工业上楼”的详细工作指引《深圳市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指引中明确将“工业上楼”定义为“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不超过100米的高层厂房”,是一份内容包含产业布局、建筑标准、设计要点、消防管理等要求的实施落地性操作文件手册。

苏州

2019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公布了《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行动方案的9条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提高用房用地效率。鼓励地下(地上)空间开发,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鼓励工业上楼,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

青岛

2019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下发了《城阳区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中指出“高层工业楼宇(工业综合体)要求占地30亩以上,或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鼓励50亩以上的成片开发,容积率原则上3.0左右,最低不得低于2.5”。实施意见在政策上明确了“工业上楼”的产业导向、开发运营投资主体、开发建设基本要求、自持比例及分割转让等要求。

佛山

2019年初,《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工业上楼”扶持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出炉,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工业上楼”建设项目的界定要求和奖励措施。《办法》所指的“工业上楼”建设项目,必须完全符合“层级达到6层及以上,建设面积达到3万平以上,层高达到4.3米以上,承重能力满足0.75吨/平方米”的要求,并鼓励智能改造、总部经济、重点行业增资扩产和外资项目进驻。

东莞

2019年5月,东莞市出台的“一号文”《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拓展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作为东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在“实施路径”中提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等措施。向上拓展空间,集约化用地成为东莞当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升级改造、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语

十几年发展下来可以看到,工业上楼作为一种产业空间创新模式,正逐渐被推广。在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城市,由于土地的集约性,未来对于工业用地的效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