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式马裤呢大衣价格,我和我的祖国这幅画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买不起“洋布”,身上的衣服都是母亲将自己织成的白色粗布,或染成黑色或染成蓝色做成的,且一身衣服要一年四季改头换面地穿。冬天,母亲就用粗布作里表,装上棉絮做成又肥又大的棉袄棉裤;春秋两季,又把棉袄棉裤里的棉絮取出来,做成夹袄;夏天到了,再把夹袄的里拆下来,做成单衣。一身衣服,破了补了又补,不知要穿多少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偶尔得到一身“新衣服”。每每试穿着“新衣服”,我和弟弟都会雀跃、欢笑一番。

记得那年冬天相亲时,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母亲就从堂姐那里借来一件棉大袄和一条羊毛围巾让我应景。照照镜子,看着自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我都觉得尴尬和好笑。

一个雪花漫天飞舞的冬天,我报名参了军,终于拥有了一身崭新的军装和一件棉大衣。可换装时,望着一大堆服装,我和战友们都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不知道怎么穿,闹出了许多的笑话。

到了军营,便开始接受为期1个月的新兵训练;分配到基层连队后,依然是进行艰苦的军训。冰天雪地中、烈日炎炎下,摸爬滚打、投弹刺杀、长途越野、夜间搜索。不到半年,两身棉布军装便磨烂了,只好自己动手打补丁。部队明文规定,战士外出不准穿便衣,我当了班长后,也是经常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外出。

1976年至1979年,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我们的军装也变成了挺括不皱、结实耐用、滑爽鲜亮的“的确良”。脱下棉布衣服,改发涤纶军装时,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祖国强大了,生活变好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确良”军装又变成了“咔叽”军装。从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习惯,彻底改变了。告别了“补丁”时代,我心中按捺不住地高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而代之,市场商品极大地丰富起来,人们创新了服装的款式。于是,各类款式新颖的服装琳琅满目,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

按照部队规定,干部外出和探家,可以着便装。妻子便给我做了几套像模像样的“中山装”,还为我织了七八件款式颜色各样的毛衣、毛裤和毛背心。真可谓穿在身上,暖在心上,经常出头露面的,也觉得很风光。

1988年,我被授予少校军衔。当穿上样式新颖、柔软合体、挺括平整的毛料校官服时,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第二天,我到城里办事,行走在大街上引来许多关注的目光。那身崭新的军装,给予世人的真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

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不断加快,军装的质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我升任团职主官后,拥有了3套毛料夏常服、3套马裤呢冬装、一件马裤呢大衣,穿着新军装,那两杠三星的肩章和闪亮的军徽,衬托得我格外精神。即使如此,为了让我变换着装,妻子还给我做了几套高级西装。上班时间,身着军装;业余时间,换成便服。每每听到人们的赞扬之声,我都会打心眼里由衷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2000年,我脱掉穿了30年的军装,真正换成了便服。在着装品牌档次已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主要标志的21世纪,我确实感受到了服装“花样年华”时代的悄然来临。

一向节俭的妻子,也转变了着装的观念,经常为我物色时尚漂亮合体的服装。女儿女婿也经常给我购买一些品牌衣服,充实我的衣柜。不瞒大家说,我的衣柜里各式各样的普通服装、引领潮流的品牌服装,还真是不少。时下,亲历了化纤革命的我,又再度恢复了对环保、天然面料的热爱。

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发展进步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忆,更是一幅穿在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历史画卷……来源:朔州日报

边爱英  编辑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