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材料价格风险,南川经济发展状况

回顾上半年,南川区打好“退、减、降、缓、免”组合拳,“真金白银”助企纾困,累计办理退税减税降费7.9亿元、缓缴税费0.9亿元,新发展市场主体4477户、增长9.2%;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88.5亿元、增长18.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7.3%、6.4%;19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7.4亿元,达年计划的107.5%。

今年上半年,南川区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紧扣“1256”总体思路,科学部署,认真落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工作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实现GDP193.96亿元、增长4.7%,经济企稳回升。

强化服务助企纾困 市场主体信心显著提振

今年以来,南川区凝聚各部门合力拧成“一根绳”,细化各领域政策织成“一张网”,深入开展助企纾困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出台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八大类139项政策措施,实施服务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制度,坚持抓大扶小,全力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精准滴灌市场主体。

南川区昌隆集装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塑料编织袋和集装袋的生产销售,当前企业正在扩大规模,修建厂房,加上建筑装修材料涨价,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在南川区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后,该企业享受到增值税退税40万元,对复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9万元,缓交税费20万元。

“政府的纾困政策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减轻了我们很大的资金压力,‘一对一’上门服务更是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难题。”南川区昌隆集装袋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国玉说。

南川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夏小金是该企业的“一对一”结对联系人。7月下旬,他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经多方衔接、协调,为该企业节省了近6万元的天然气开户费用。

为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南川区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制度,南川区区级部门处级以上干部和487家“四上”企业“一对一”结对,乡镇(街道)处级以上干部和471家“四下”企业“一对一”结对,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走访宣传,化“企业找政策”的被动为“政策找企业”的主动,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为企业排忧解难。

截至目前,南川区各单位处级以上领导累计梳理所结对的“四上企业”问题诉求202件,已协调解决112件;累计梳理所结对的“四下企业”问题诉求138件,已协调解决75件。

项目建设大比拼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8月1日,南川区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二十二期“项目建设大比拼”清单,含重点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的排位表。

“清单里责任单位牵头项目数量、投资计划、投资进度以及每一个项目建设进度都一目了然。” 南川区发展改革委投资科科长杨翠松说,针对多次排名靠后进度滞后的重点项目,发出“温馨提示”和任务“催办单”。

“项目建设大比拼”是南川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聚焦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围绕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等关键指标,差异化开展项目大比拼,实行周通报、月约谈、季督查,定期发布“排行榜”。

在“项目建设大比拼”的带动下,南川区经济实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截至7月29日,154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5%。

同时,南川区围绕13项营商环境考核硬指标和软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并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和堵点,开展营商环境视频督查活动,围绕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等主题,通过暗访拍摄、访问企业实际感知等形式,查找问题短板,督促职能部门切实整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招商引资等创造良好条件。

培育“新”动能 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6月底,南川至贵州道真天然气管道完工通气,标志着南川区页岩气又一条外输管道建成投用,同时也打通了“渝气入黔”的通道,让渝气入黔进入实质性阶段。

如今,页岩气田几百口气井点缀南川大地,从地下几千米深处迸发而出的气体,在蜿蜒的输气管中静静流淌。

截至目前,南川区建成开发平台56个,开钻井232口,完钻井201口,完成压裂井180口,接入管网采气井179口,日产气500万立方米。2022年预计产气20亿立方米,实现产值30亿元,贡献税收将突破2亿元以上。

上半年,南川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64家、“专精特新”企业36家、数字化车间4个;山水村风电场、香树岭风电场、风吹村风电场3个风电项目,53台机组,装机容量177.9兆瓦,年发电量达4.5亿度;文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东街获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南茶春韵”自驾游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上半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3亿元。新增“3+2”特色产业3500亩,带动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刘晓娟)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