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龟年做的是什么职业,王维与李龟年

这一年是大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玄宗的孙子——唐代宗李豫已经即位九年了。距离安史之乱的平定,也已过去了八年。

然而,大唐纷乱依旧。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四处逃难。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三月,杜甫继续往南迁,他离开岳阳乘船到了潭州,居留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期间他就住在湘江上,以船为家。

大唐江南地区,是如今的湖南一带。

暮春三月,又到了江南落花的时节,垂垂老矣的杜甫望着绚烂的片片落花发呆。不远处隐隐传来歌声,年近六十的杜甫已经对大多数事都不再动心了,但这歌声却令他心头一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问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老诗人循声快步向歌者走去,站在那同样垂垂老矣的身影背后,听完了这似曾相识的一曲。

一曲歌罢,座下的听者都入了迷,有的悄悄敛起衣袖拭去了几滴清泪。三月的飞花,肆意飘落,堆在老诗人的肩上、头上,薄薄攒了一层。杜甫沉默了半晌,哑着嗓子问那歌者:“你是,李龟年?”

那也落了一身残花的老歌者闻言回头,看着眼前潦倒衰病的老人,有些茫然:“先生是?”

杜甫晃了晃神,眼前像是打开了一幅画卷,他如同孩童一样兴奋地回答歌者:“快看看,我是杜甫,杜子美啊!开元年间,我常常在歧王和崔九庭院里听你唱歌啊!”

老歌者眯着眼盯着杜甫瞧了瞧,一惊,接着又是眼前一亮:“没想到啊,四十年过去了!”随即,他的眼前也像是打开了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卷一般……

这风景如画的落花江南,原是承平时代无数诗人们向往中作快意之游的所在。但此刻,颠沛半生的杜甫置身梦想之乡,满目所见却是如同落花一般凋零的故友,幡然白首的流落艺人与残落之花构成了一种独有的凄凉感。

时世乱离、身世沉沦,一位老诗人与一位老歌者颠沛衰颓中重逢,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在相遇重逢的这一刻回想起了早已崩碎湮灭的开元全盛日,那是大唐最鼎盛的时候。

李白为他写歌,玄宗为他伴奏,歌唱家李龟年的半个盛唐

杜甫像

太多人只知道杜甫后半生的沉郁顿挫,却不知道他的前半生也有过裘马轻狂。杜甫初见李龟年就是在他那朝气蓬勃的少年时期,所谓“开口咏凤凰”,是何等豪迈壮阔。事到如今,在衰朽之年重逢,今非昔比,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到了这样的风烛残年,是没有未来可言的,那就回忆一下往昔吧,也就只有往昔可供追忆的了。杜甫沉吟再三,写下了一首看似波澜不惊却饱含深情的诗作:

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杜甫病卧在人生最后的孤舟破船中,反复吟诵着这首诗,看着船头那盏老旧的风灯,也许会在灰暗孱弱的星火中回想起大唐全盛的样子。

开元全盛时候的李龟年,是雅好文艺的皇家王族、达官显贵的座上宾,天下闻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自己会流落江南,街头卖唱。

唐玄宗年间,李氏三兄弟深受恩宠。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除了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他们三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得了成千上万的赏赐,他们在东都洛阳通远里建造的宅第,规模甚至超越了公侯府第。

想当年,除了圣人唐玄宗,是什么样的人有幸能请他到府中献艺?

先看歧王李范,原名李隆范,为了避讳唐玄宗,改名李范。他是唐睿宗的儿子、唐玄宗的四弟,更是协助玄宗铲除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势力,深得圣人信赖,可以说是尊贵至极。李范其人,是出了名的好学爱才,更精通音律。关于李范,还有一个有名的传闻:“香肌暖手”。传说李范每到冬日冻手之时,不烤火,反倒叫来年轻貌美的女子,把手伸进她的怀里贴身取暖,美其名曰“香肌暖手”。

再说崔九,全名崔涤,家中兄弟排行第九,因此称为崔九。唐人喜欢以姓氏加兄弟排行作为人名称呼,更显亲近。这崔涤是大唐宰相崔湜的弟弟,出自大唐望族博陵崔氏。早在唐玄宗做王爷不得志之时,崔涤就鞍前马后效劳,一路追随。后来他官居殿中监,成了玄宗眼中和高力士一样的宠臣。崔湜被诛杀后,皇帝依然重用崔涤,任命为秘书监,身份地位显赫无比。

“五岁思极壮”的杜甫,有一位才名显赫的叫做“杜审言”的祖父。杜审言虽为了升官而依附张昌宗,但他的文学造诣是相当高的。杜审言与当时著名的文人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杜甫的父亲更是娶了望族崔氏的女子为妻。歧王李范的母亲虽是一位地位不高的后妃,史籍上称呼李旦的这位妃子为崔孺人。帝王的后妃,哪怕是连名号都没有的女子,也必是出自世家大族。李范的母亲是否出自博陵崔氏,不得而知。杜甫是否因为母亲出身的缘故与歧王、崔九有所往来,同样不得而知。

但杜甫本人才华早显,很早就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邀请,常常在他们的府邸中欣赏李龟年的歌声。

歧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当时文艺名流的雅集之处。

杜甫、李龟年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中相识。

直到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26年),歧王李范、博陵崔涤相继离世。

直到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直到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李龟年辗转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相思》,这首诗又叫做《江上赠李龟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精通音律的诗佛王维与李龟年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李龟年在落魄之时仍旧唱着王维的诗,除了一份对友谊的惦念,更重要的是这两支曲子是他在唐玄宗时代经常演唱的。

唐玄宗虽是帝王,与李龟年却是音律上的知音。

李龟年不过是一介梨园子弟,却因为音乐上的才华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他与与唐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

流落江南再唱《相思》之时,也许李龟年会想起:

有一年宫中牡丹花开,玄宗皇帝携贵妃玩沉香亭赏花。自己手捧檀板,站在众歌手前边,刚要唱歌。听到玄宗说:“观赏名花,面对爱妃,怎么能用旧曲旧词唱呢?”于是,自己受命拿着御用金花笺,宣召李白进宫,让他立刻写出《清平调》三章。李白写罢,自己立即进献,引喉唱之。贵妃手持玻璃七宝杯,酌饮葡萄美酒;而玄宗皇帝亲吹玉笛为自己伴奏。那是何等的辉煌。

李龟年也一定会记得,有一次玄宗皇帝问自己为了练这羯族的鼓子,打断了多少根鼓杖?那时候自己毫不客气地回答已经50根了,而玄宗却笑说自己打断的鼓杖都堆出3个柜子了。一介乐人与一代帝王,相交深切如此。

但一切都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烟消云散了,现在有的只是这漂泊的江南。在湘中采访使的宴会上,李龟年两曲唱罢,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只有耳朵还留有热气,他的妻子不忍心殡殓他。直到四天之后,李龟年才苏醒过来,对家人说自己梦见了二位妃子令他教侍女兰苕唱祓禊歌,这是当时一种超度亡灵的歌曲,教了四天,就让他回来了。不久后,李龟年郁郁而终。

也是在这同一年的冬天,杜甫病死在那艘住了一年半的湘江小船上。

从开元全盛日,到大历风烛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他们终于又能重聚,往歧王宅里、崔九堂前诗酒闲话了。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